时间:2023/5/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与时尚碰撞,设计师刘薇让苗绣在T台大放异彩;仰望天空,火花文创将民族艺术放飞蓝天;埋头苦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再美重拾失传的织锦绣……苗绣,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色,乘着时代的浪潮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12月28日,第五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多彩贵州苗绣系列活动在贵阳举行。这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成果交流的行业性最高平台,是国内目前非遗大类中唯一由国家级行业组织举办的非遗品牌盛会。此次大会以“发展苗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展示着走出大山的苗绣。

苗绣+文创用年轻人的方式传递文化

大会现场,全国纺织非遗精品展在一楼展厅举办。25家省内外纺织非遗及苗绣相关企业、设计师和传承人现场展示各家精品,30件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大赛的作品在各自的展台上绽放光彩。

展览的一角,火花文创负责人龙沁洁热情地向每一位路过的参会人员介绍他们的产品。“发簪上的贵州”,是用苗岭植物古法匠心熬制的洗护用品;“空中的民族博物馆”,将雷山、丹寨、毕节等地苗族服饰,装点在风筝上放飞蓝天,该产品荣获了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会唱歌的刺绣”,是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合作,用纯手工纺织的蓝染土布和苗族草药配方的香料制成的香包。

龙沁洁是一位85后,她曾用很多年去经历就业、读研、出国当志愿者、进入公益圈,直到年,创建火花文创。在游历过山川湖海之后,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是因为她有一段难忘的童年记忆。“一群人围在一起手里拿着针线坐在树下乘凉,一边唱苗族歌谣一边刺绣。”龙沁洁的外婆住在雷山县大塘乡,是短裙苗的故乡,每年她就会被送到乡下过暑假。她诧异这一针一线绘成的美丽图案,那些五颜六色的鱼虫,造型各异的飞鸟,成了日后设计的灵感。

“我想改变人们对非遗‘老旧’的刻板印象。”一个风筝29元,一个手工香包48元,相对于纯手工的绣片和成衣,这样的文创产品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苗绣产品,龙沁洁告诉记者,传播非遗传统文化也是她创业的初衷。

苗绣+时尚非遗打开国潮新风尚

热闹的展厅,吸引不少人驻足的还有“古阿新”的直播现场。古阿新是一家服饰品牌,近年快速成长为国潮品牌。年,在抖音平台频频登上“人气好物榜”的榜首,官方账号有万粉丝。在这次大会上,该品牌的创始人杨春林(阿新)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

出生于年的杨春林是凯里市湾水镇江口村人,他的外婆和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绣娘,方圆百里的女孩,以拥有她们做过的嫁衣倍感骄傲。小时候,他经常观察表姐、堂姐、外婆等用针线缝制绣片,初高中时,他就掌握了一些刺绣技术,帮同学改造校服。

“原本苗绣都是深藏在大山,难为外界知晓。”在创建品牌时,杨春林将苗绣技法和图案融入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服饰产品,让传统苗绣也变得时尚起来。10月6日,古阿新太空国潮店在贵阳开业,此次大会他将太空概念的服饰带到现场。“希望以后把苗绣装进火箭的太空舱,飞向宇宙,等千万年后无论宇宙如何变迁,在茫茫的太空中仍然有我们的符号存在。”

据了解,每新开一家实体店,杨春林都会专门邀请苗族“非遗”绣娘入驻店铺。一方面,展示苗族刺绣,传播苗族文化;另一方面,帮助家乡绣娘,解决她们就业问题。

大会的压轴大秀,是一场苗绣服装盛宴,展示了“源”“爱”“潮”三个系列的70余件服装。金顶奖设计师刘薇带来了11套苗绣时尚服装作品。苗族百褶裙工艺、濒临失传的锡绣技艺、精致镂空纹样,再加上现代立体剪裁,国际流行时尚与传统文化、民族元素在设计师刘薇的手下重新排列组合,让传统非遗也能在T台上大放异彩。

“苗绣的服饰图案和色彩有着某种神秘的图腾装饰艺术符号,仔细研究,似乎能读出它所承载的文字和文化重量,这是值得我们花更多时间要好好学习探索的课题,这让我产生了很多新的创作灵感。”刘薇告诉记者,为了了解苗绣,她曾多次前往丹寨、台江、榕江等地采风。

苗绣+科技非遗保护引进数字化

带上VR眼镜就可以“亲临”丹寨万达小镇,步入虚拟展厅,手指一挥,展柜就能自动展开,随时随地都可参观到需要前往博物馆才能看到精美绣片、苗族服饰、乐器、银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

这是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位于展厅的“苗绣文化VR交互体验区”。该实验室依托于贵州大学建设,年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此次展览,除了苗绣文化VR交互体验系统,该贵州大学老师吕健一行还带了纹样数据库,包括苗绣在内的纹样,2万多种。

据吕健介绍,该数据库是将绣片和服饰上的绣花图案矢量化,只需将纹样拖入软件就可进行设计。目前,实验室已与省内多家文创企业达成合作,数据库中的纹样已经陆续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

苗绣+产业传承人坚守传统带动就业

不论人来人往,环境喧嚣,在展览现场,非遗传承人吴秀英和龙女三九始终在埋头绣花。作为传统苗绣的代表,一针一线是她们的坚守。

吴秀英是凯里市湾水镇人,龙女三九来自剑河县南寨镇展留村。她们出生于苗寨,外婆和母亲的刺绣技艺都是当地有名的,从五六岁时,她们就开始学习刺绣。说起刺绣,吴秀英一口气细数了数纱绣、锁绣、垫线绣、两针绣等10多种绣法。龙女三九自始至终展示了她引以为豪的锡绣,这是用金属“锡”来完成刺绣,是剑河县境内最为独特的一种苗绣。

年,剑河县龙女三九锡绣工作室成立。年,吴秀英成立了蒲蕾锦绣坊。如今,她们每年都能接到订单,不仅自己绣,还交给了村里和附近的绣娘。同时,她们还常常带领绣娘们参加各种工艺品展会和交流活动,售卖产品,开阔眼界。据了解,很多过去靠外出务工谋生的妇女,如今又拿起了针线。

此次大会上,因为苗绣而做出“大事业”的还有台江县苗族剪纸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再美,她摸索了三年重拾织锦绣,“这种绣法现在基本失传了。”年,她与海派旗袍设计师苗海燕合作高级定制礼服“幸福鸟”,让苗家的鸟飞出了大山。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董容语)

编辑:宋德政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hezx.com/jhxlp/128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