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叫杨昌良,是剑河县敏洞乡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在我眼里,钱可以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为群众办事花钱值。10多年前的麻龙村格烈自然寨,没有产业,缺少耕地,基础设施极差,一条泥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途径。要致富、先修路,为了解决当地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年1月至年12月,我担任组长期间,积极发动群众拿起锄头、投工投劳,用铁锹开挖格烈至麻龙的第一条通组公路。年至年,我担任了8年的村主任。年,为了摆脱贫困,我外出经商,凭借一身本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我每次回村探亲看到家乡的贫穷模样,心里都被刺痛。后来,我决定放弃在外经营多年的生意,回村带领乡亲一起致富。联合村召开工作会议年村级换届选举,我得到村民的信任,当选为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并和村支两委一起选拔了部分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返乡青年充实班子,以此来带动我们联合村脱贫致富。在外经商多年,我深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想要共同富裕,那么经济发展、产业推动必不可少。为此,我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优势,拓宽思路,大力扶持个体企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产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农户模式、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农户自我发展模式。村干村民采收黑木耳菌棒同时,我利用自身优势,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服务,带动群众致富。但新模式的引入,也为乡亲们带来了不少顾虑:能否成功?会不会影响原本的收成?会不会赔钱?为了解除乡亲们的顾虑,我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同时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种子技术由公司统一提供,为乡亲们提供兜底保障。群众发展动力被激活,发展意识增强,联合村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年,我们村组织村民开展大球盖菇种植29.6亩,覆盖贫困户8户17人,每户分红元。并在麻龙村租用土地种植黑木耳,开始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的尝试,发动党员群众利用荒山荒土种植大血藤多亩。丰收的黑木耳年7月,我们成立剑河县敏联富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黑木耳种植项目。如今贫困户户均实现分红0余元。年产值达余万元,净收入达余万元。目前,在我与全村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联合村贫困户从年的户人下降到7户1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欧阳章杰整理编辑谢静静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hezx.com/jhxlp/129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