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近年来,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统一整合资源、规划建设,通过引进剑河县鸿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返租倒包”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突出“党建引领”,破解群众增收“无门”难题。一是定好“主基调”。加禾村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民主理村、法治治村”的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纽带,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牵头,党员领头,进而带动农户积极参与。二是建强“核心层”。结合村情实际,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人员,注重从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种养殖能手、外出返乡人员中选配,进一步提升村“两委”发展产业、带富致富能力。目前,加禾村“两委”共8人,其中:致富带头人2人、种养殖能手4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2人,平均年龄46岁。三是找准“领头雁”。产业发展离不开能人带动,加禾村注重从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能手中推选产业发展“领头雁”,选出了刘守武、杨昌碧、肖成保、向建国等18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利用他们在产业发展、技能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方面优质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并有意将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推行“返租倒包”,破解农村土地“闲置”难题。一是严格倒包程序。为有效破解土地闲置难题,杜绝耕地撂荒,加禾村采取由合作社统一整合村级零散土地资源,以股份和资金的形式,统一流转给公司集中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并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将大棚转租给有意向种植的农户。农户与公司、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负责赊销菌棒给农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和负责保底价回收;合作社负责大棚出租;农户负责按照公司要求,开展食用菌种植和菌菇采收,并在食用菌采收后,利用土地空档期种植优质水稻、蔬菜、水果。通过产业叠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产出率,亩均收入约3.5万元。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公司、合作社成立产业专班,每半年对倒包农户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变卖、转包或因个人原因导致产业受损的,由专班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按协议规定终止倒包,并由倒包农户承担相应损失。三是建立退出机制。对倒包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不善或不按技术要求管理,甚至不管理,可能导致项目减产或损坏项目收益的,由合作社终止与倒包农户合作,重新确定承包对象。

组建“一村五社”,破解合作发展“受阻”难题。一是按照“政府引导、集体为主、村民参与、企业跟进”的模式,组建了“一村五社”,即村“两委”和村互助合作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由政府注入引导资金,村两委主导发起,社员自觉自愿参与,集中村组“闲钱”,以信用合作为基础,以村社为边界,进行封闭运行,严格资金监管和风险防控,所有权属村社成员,所有收益归村社及成员共享,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二是以村民资金互助合作为基础,建立村民信用积分体系,为信誉高、缺资金的农户提供倒包垫资。三是整合各村优质资源,突破地域限制,以加禾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巫堆、返前、万安、关口、中都等五个村村民就业,年达用工达余人次,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健全“保障机制”,破解农村人才“回流”难题。一是引导返乡创业。加禾村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统筹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回流扶持计划,把扶持创业作为吸引人才回流的重要手段,并从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家乡,参与产业发展。二是强化务工学技。农户在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前,大棚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并优先聘请当地农户参与大棚管理和食用菌种植。公司除支付劳务工资外,还定期选派技术人员为农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为倒包农户开展食用菌种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培养,加禾村目前有30余人已掌握了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三是支持倒包生产。农户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后,公司把食用菌大棚倒包给农户,每户可承包15个大棚。目前,加禾村参与“反租倒包”的农户18户,“反租倒包”面积58亩,年可解决余人次就业,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如90后大学毕业生杨昌碧得知家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她主动放弃城里工作机会,毅然返乡创业,并成为了村里食用菌种植大户,由一名年轻大学生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剑河组工

编辑张楠楠

二审欧秀锦

三审彭文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hezx.com/jhxzf/12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