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40329/4364585.html

年11月,黔东南州榕江、从江两县退出贫困县系列,全州与全省一道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锦绣黔东南美丽乡村路、产业振兴路、团结发展路......路路畅通,小康圆梦幸福来。

乡村旅游多点开花

依山傍水间,郁郁葱葱的古树密林、古韵悠悠的鼓楼花桥、气宇非凡的古建筑、韵味十足的石板道、色彩缤纷的农家院,令人心旷神怡、好不惬意。

位于榕江县栽麻镇大山深处的大利村,亲子游、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等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也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游客在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体验抓鱼(榕江县文广局供图)

“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除了自己勤劳,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引导。”谈到家乡的变化,大利村望乡客栈老板石爱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年,瞄准家乡的绿水青山及国家好政策,石爱英与丈夫用在外打工多年积攒的积蓄,经营起了客栈及农家乐。由于炒得一手好菜,再加热情好客、服务周到和善于经营等优势,经过数年发展,她家的客栈成了游客来到大利侗寨打卡的首选之地。

如今,大利村从基础薄弱到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村民从缺吃少穿到丰衣足食,传统村展新颜,成为美丽宜居、富足文明的特色村寨、国家3A级景区。

黎平县红色文化体验园国庆开幕(申志力摄)

作为生态之州、魅力之城,目前,黔东南州通过开展乡村旅游的个自然村寨经济实力、外界评价、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助力乡村振兴,黔东南州选派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持续为苗乡侗寨夯实基础,并成立了州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为从江、榕江、剑河和锦屏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保驾护航。

同时,按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标准,探索“由点及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省、州、县3级示范点同步开展乡村示范工作。全州除11个村寨、43个集成示范试点分别纳入省、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范围外,各县市还通过择优选择示范点,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有益探索。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金秋时节,走进天柱县石洞镇坪地村辣椒种植基地,只见数百亩辣椒长势喜人、迎风摇曳。

基地里,三五成群的村民顶着烈日,头戴斗笠,手提箩筐采摘辣椒,各个眉开眼笑、干劲十足。

“今年辣椒长得好,有的已是第二轮采摘,老板上门来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村民万帮模说。

为盘活当地土地资源,坪地村立足坝区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许多农户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和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村民在天柱县石洞镇坪地村辣椒基地采摘辣椒(王岩弟摄)

在黔东南州各地,田间地头抢摘辣椒、房前屋后晾晒辣椒、加工厂内烘干辣椒正有序推进,全州辣椒产业风生水起。目前,全州完成辣椒移栽面积38.13万亩,鲜椒产量17.34万吨,实现产值5.68亿元;参与发展经营主体家,其中企业50家、合作社家,产业带动22.5万人增收致富。

产业兴,则民富。今年以来,黔东南州立足资源优势,充分用好中直部门定点帮扶、澳门特区政府帮扶和佛山市东西部协作帮扶等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率,集中力量培育“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发展十大工业产业和12个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有效促进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黄平县上塘镇木江村辣椒基地一片热火朝天

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累计达.35万亩,总产值81.28亿元;全州已建成和在建的“百千万”基地达个,其中以县为单位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

民族团结美美与共

深秋,走进从江县贯洞镇贵运社区,崭新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文化强上、宣传栏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文字格外醒目。

“当时,听说要搬迁到这里,一家人高兴得睡不着觉。”搬迁户韦老出说,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沟里,搬到外面生活,是多年来的梦想。

从江县贯洞镇贵运社区一角

年6月,韦老出一家如愿从从江县加勉乡别鸠村搬迁到贵运社区,望着眼前崭新的楼房,韦老出笑呵呵地说:“没有党和国家支持,我们这辈子都别想走出山里,更别说住上新楼房了。”

搬得出、留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是易搬群众面临的考验。贵运社区通过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增设公益性岗位等,全力帮助易搬群众创造美丽、团结、友好新家园。

“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各县市先后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了白午、龙形、武笔等11个街道办事处,让贫困山村7.07万户30.81万群众搬迁进城,让6.85万户16.48万有劳动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从江县贯洞镇贵运社区易搬群众的幸福生活

黔东南州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体,围绕59个安置点,建立27个党(工)委、16个党总支、个党支部,配套建设79所学校、66个卫生室、6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并出台《黔东南州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开展“户户见”工作,扎实做好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

同时,结合刺绣、旅游特色、民族民间技艺传承、家政服务等需求开展“三女”培训及农村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有就业。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黔东南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寻找民族团结好声音、创建“八进”活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工程”、建设全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纵深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黎平县龙形街道构洞村,各族同胞共襄盛事

继麻江、凯里、黎平、三穗、锦屏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命名后,锦屏华寨村、黎平二中、雷山西江也相继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

截至目前,全州获命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个,其中国家级个、省级个,数量居全国地市州首位;全州有个单位获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其中国家级29个、省级个;全州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实现程度提升到99.93%。

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黔东南州将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全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奋力开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永续发展新局面。

(文章刊发在《当代贵州》年第41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石含开

编辑凌忠云

编审沈安永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hezx.com/jhxzf/12751.html
------分隔线----------------------------